爱看书屋 > 潜关系:管理者做人的13种学问 > 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

善于利用对方的弱点


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商界竞争中,这类事情非常多,如果哪位商家能看准时机,巧妙地利用这种矛盾,也会轻而易举地把它们收并在自己的麾下,使他们与自己合作,从而壮大自己的企业实力。著名的杜邦公司就遇上过并充分利用了这种天赐良机。

1908年,当福特的T型车首次问世时,威廉·C·

杜兰特早已是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了。杜兰特曾是个经营得法的马车制造商,后来,他便把自己在这行业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了他的通用汽车公司。

杜兰特很会经营,也很会寻找合作伙伴,不久,他就请到了车轴制造能手查尔斯·莫特和火花塞的制造家艾伯特·铖皮恩两人,然后又买下了处于困境中的小厂别克制造公司,后来又把别克工厂经营成为主要的汽车制造厂商之一。如此一来,杜兰特的公司突飞猛进,到1908年,他出售的汽车比福特还要多了。

杜兰特雄心很大,不久,他又把别克、卡迪拉克、奥尔兹莫别尔·奥克兰(后改称庞大蒂亚克)和其他5家汽车公司、3家卡车公司以及10家零件制造商组合成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和制造奥车的奥尔兹因为得不到现金没有参加,其余这些公司的合并都是通过股票互换来实现的。

杜兰特这样做,显然是有点过于着急了,仅仅两年,他便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因为公司是靠票证办起来的,所以债台高筑,同时,由于公司迅速扩展,很快便用完了可以应用的款项。1910年,经济衰退时,杜兰特为了渡过难关,曾向纽约和波士顿的银行家们商借1500万美元,而以李·希金森公司为首的银行家们却坚持杜兰特必须辞职,他们还从中扣除250万美元现金另加价值600万美元的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作为拥金。在这批银行家的统治下,各子公司得到了巩固,任何被认为是经营上的累赘都一律砍掉,他们要的是利润而不是企业的展。

杜兰特甘心认输吗?当然不会,他在重新谋求发展。1911年,他同一个瑞士技师路易斯·雪佛兰合作,生产了一种廉价汽车,再次与福特竞争。这种廉价汽车很畅销,杜兰特很受鼓舞,于是幻想把通用汽车公司再夺回来。为此,他提出雪佛兰与通用以5∶1作为股票交换,但是银行家们仍坚持要另加900万美元。

杜兰特现在有的是幻想,缺少的却是美元,寻思再三,他便决定找一个能利用的对象——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对象。很快,这个对象便来到了杜兰特面前,他就是正受命于杜邦公司的约翰·丁·拉科斯布,而杜邦正是他期望中的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公司。拉科斯布的出现使杜兰特如获救星,连忙把自己的想法抖了出来,并让透露给皮埃尔·杜邦。

皮埃尔显然对前景广阔的汽车工业十分看好,便没有表示拒绝。杜兰特便写了一张请柬给皮埃尔,邀请他在自己与银行家们谈判的时候能亲自光临。皮埃尔出乎意料地痛快回答:“我来!”

实际上,皮埃尔和拉科斯布对通用汽车公司垂涎已久,只是没有机会下手,现在真是天赐良机。所以当杜兰特遇到困难时,在拉科斯布的劝说下,皮埃尔便买下了通用汽车公司的3000股股票,静心等待时机。

谈判那天,杜兰特信心十足地到了会场,皮埃尔和拉科斯布如期而至,一切显得那么自然顺利。在谈判中,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寸步不让,进行得异常艰难。杜兰特精疲力尽,指望皮埃尔能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然而,皮埃尔却不动声色,俨然一副中立的样子。由于双方僵持不下,最后按照协议规定,由最大的少数股持有人暂时代管通用汽车公司。

这个最大的少数股持有人便是杜邦。皮埃尔通过在谈判中保持中立而实现了梦想,当上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这一当就是13年之久。

在商界的合作中,任何买卖只能公平地去做,却不可能绝对平等。只要不强迫,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这就是公平;然而,事实上,当双方利益尖锐冲突,任何协商的途径都无法解决时,只能靠仲裁或中立方来起关键作用。杜邦公司的成功,就是因为皮埃尔能在谈判过程中不轻易去支持任何一方,掩藏着自己的动机而不露,到时机完全成熟时才悄然走了出来,坐收渔翁之利。这一步棋,惟弈家高手方能走出,实在是妙!


  (https://www.2kshu.com/shu/96078/4650293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