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仙门杂役,我装怂三百年 > 第176章 星阶未冷,人已动身

第176章 星阶未冷,人已动身


北岭山巅,星砂尚未冷却。

那条由三百矿工血汗铸就的银白阶梯,在清冷月光下流转着微光,仿佛一条活着的巨龙,每一次明灭都带着悠长的呼吸。

山顶死寂。

三百名衣衫褴褛的矿工仰头凝视,他们凿穿了北岭,却在此刻,在自己亲手开辟的道路前,无人敢动。

人群中,赵三石默默解下脚上那双早已磨穿的破旧布鞋,露出满是老茧和伤痕的脚掌。

他深吸一口气,赤足踩上了第一阶。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仙光普照的异象。

刹那间,整条星阶只是轻轻一震。

一幅虚影在阶梯表面浮现、流转。

那是在不见天日的死脉深处,一个佝偻的身影,正用一双布满血口的手,清理着矿道裂隙中最后一点碎石。

那双手,就是赵三石的手。

那身影,就是他自己。

他低声开口,声音沙哑,却清晰地传遍了山巅每一个角落:“这不是仙人才能走的路,是我们自己凿出来的。”

话音落,足底生暖。

一丝比发丝还细的灵流自阶中涌出,温润如玉,顺着他的经脉游走一周。

赵三石以为这暖意会像山风一样散去,可它没有。

那丝灵流最终沉入他干涸多年的丹田角落,如种下一颗微光之籽,静静蛰伏。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镇北小院,一切静谧如常。

苏晚晴小心翼翼地将那朵从星阶下带回的藏星素花移入粗陶罐中,置于灶火旁,用最微弱的余温慢慢烘烤。

她转身,从墙角拿起叶知秋昔年留下的那截扫帚残柄,用浸了井水的布巾,一寸一寸细细擦拭。

忽然,她的指尖在竹节内壁摸到了一丝极细微的凸起。

她凑到油灯下,眯眼细看,心头猛地一跳。

那不是功法,亦非口诀,而是一幅用针尖刻下的简陋地图。

线条歪歪扭扭,却精准地指向一个地方——玄剑门后山,早已废弃百年的废丹房旧址。

苏晚晴怔住了,握着扫帚残柄的手微微颤抖。

她望着跳动的灯火,喃喃自语:“你早知道……会有人需要这条路?”

当夜,她没有睡。

就着昏黄的灯光,她提笔将那幅地图工工整整地誊抄了三份。

一封用最快的信鹰寄往修士最高议事机构共修盟,一封交予了即将换防的镇北将军沈凝霜,而最后一封,她折好,小心地藏入那个烘烤着素花的陶罐之中,与花同煨。

共修盟,地脉灵枢室。

年轻的首席堪舆师林墨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巨大的九碑灵盘。

灵盘上,象征天下灵脉走向的九条主干灵流正平稳运转。

他关注的,是灵盘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光点,标记为“扫意通路”。

这是叶知秋陨落后才出现的异象,微弱得随时可能熄灭。

忽然,灵盘发出一声轻微的嗡鸣。

林墨瞳孔骤缩。

他看见,在九条主干灵流之外,竟凭空浮现出三十六道崭新的、极其纤细的脉络。

它们并非源自名山大川,也非洞天福地,而是星星点点地亮起在地图上那些代表着凡人聚落的区域。

其中一道光,来自一个正在扫院的农妇脚下,她每挥动一下扫帚,脚下便泛起一丝微光。

另一道光,来自一个正在用抹布拂拭书桌的七岁童子,他心无旁骛,竟在不自觉间引动了桌上砚台里的一丝墨灵。

最离奇的,是一名瞎眼老乞丐,他拄着竹杖在泥泞的街角探路,竹杖点地,竟在泥水中划出了失传已久的《扫尘诀》起手之势。

林墨猛然醒悟,一拳砸在身前的玉案上:“我明白了!星阶不是终点,是共鸣的起点!”

他霍然起身,厉声下令:“速速铸造三百面‘无字灵牌’,不计代价,投入天下所有清扫劳作之地!我要知道,这世间,究竟有多少‘道迹’正在苏醒!”

边城,回春药庐。

老药师捻着胡须,看着那个被星砂微光照过、眼中光痕至今未散的盲童,陷入了沉思。

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引药至宝“尘灵露”取出,没有配伍任何名贵药材,而是尝试着提炼百种凡尘之物。

灶台底的炉灰,缝补衣服剩下的破布,秋日扫拢的落叶,燃尽的半截残烛。

整整六日,药炉毫无反应。

第七日清晨,药炉的炉火竟在无人添柴的情况下轰然自燃,火焰不是赤红,而是温润的牙白。

炉火熄灭后,一堆灰烬竟在炉底自发凝成一枚通体漆黑的药丸。

那黑丸触之如炭,毫不起眼,细细感知,却能察觉其中蕴含着一丝如地火般温润的灵机。

他让一名因战乱断了双腿、瘫痪在床三年的少年服下。

少年服下后,面色几度变幻,最终发出一声痛苦的闷哼。

在众人惊疑的目光中,他颤抖着、挣扎着,竟扶着床沿缓缓站了起来。

他试探着,迈出了三年来的第一步。

脚步落下,坚实的土地上,竟浮现出一道持续了半寸呼吸的光痕。

围观的病患家属一片哗然,纷纷要跪地拜谢神医。

老药师却退后一步,朝着那枚黑丸诞生的药炉,朝着那瘫痪少年走出的光痕,深深跪地,叩首不起。

“不是我在救人……”他老泪纵横,“是这世间的‘卑微’,终于有了重量。”

玄剑门,后山禁地。

周青阳带领着扫尘会的十几名核心弟子,借着夜色,避开巡山长老,潜入了那片毒瘴弥漫的废丹房遗址。

这里早已荒废百年,断壁残垣间尽是毒虫蛇蚁。

但他们手中,有苏晚晴寄来的地图。

按照地图指引,他们在一口早已干涸的丹井之底,掘出了一只被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陶罐。

罐内没有金银,没有神丹,只有一本用兽皮写就的手札,封皮上是叶知秋张扬不羁的笔迹——《残渣引灵百解》。

书中没有记载任何高深功法,而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详细记录了如何从废弃的丹药、烧成焦炭的炉灰、甚至是清洗过药材的污水中,提取出那一丝丝若有若无的微末灵机。

周青阳颤抖着手,翻至最后一页。

只见页末,用血写就一行小字:“灵不生于天,生于不舍。”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满是尘土与药渣气息的空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抄录百份,立刻分送各派那些被视作‘废柴’的底层弟子!叶师的道,不能断!”

当夜,北岭山脚。

刚刚换防完毕的镇北将军沈凝霜,率一队边军巡逻至新落成的星阶之前。

军士们看着那道通天彻地的光梯,眼中既有敬畏,又有茫然。

忽然,一名拄着拐杖的老农,从不远处的田埂上颤颤巍巍地走来,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忐忑与渴望。

“将……将军……”他声音发抖,“俺,俺也能……试试吗?”

沈凝霜冷冽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沉默了片刻。

她没有呵斥,也没有驱赶,而是亲自上前,扶住了老农的手臂。

“去吧。”

老农感激涕零,双膝发抖地踏上了第一阶。

他走得很慢,很吃力,却咬着牙,一步一步,硬是往前走了十步。

就在第十步落下的瞬间,老农浑身剧烈一震,浑浊的双眼中骤然泛起一抹微光。

他像是看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景象,喃喃自语:“我看见了……我看见了……俺扫了一辈子的地,原来,地也在记着俺……”

话音未落,异变陡生!

星阶顶端,那道原本属于叶知秋的、顶天立地的虚影,竟开始变得模糊。

光影流转间,叶知秋的身影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名佝偻着腰、手执扫帚的扫地老仆!

那老仆的虚影只是轻轻一挥扫帚,整条星阶的光流仿佛得到了号令,陡然加速了流转!

共修盟地脉室内,九碑灵盘发出刺耳的蜂鸣!

林墨猛然抬头,死死盯着灵盘中央那道新生的、代表着“众生”的脉络,失声骇然。

“道……开始认人了。”

星阶的光芒,在那老仆虚影出现的瞬间,不再是温润的银白,而是变得璀璨夺目,光柱冲霄,几乎要将天上的明月都比下去。

山巅的风停了,空气中弥漫开一股难以言喻的威压。

这不再是一条凡人登天之路。

它变成了一座引来天地觊觎的灯塔。


  (https://www.2kshu.com/shu/96176/4937324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