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他扫过的地方,长出了路
推荐阅读:热血警察 都市重生之剑仙归来 开局假冒专家:你说中医是伪科学? 无双追云录 许家三姐妹 我有一个九宝莲灯 重生死后七年,被团宠的她杀疯了 绝世联盟 苦堪的破茧旅程 七零小福宝,被七个哥哥团宠啦
共修盟,地脉密室。
林墨的呼吸停滞了。
他死死盯着那张巨大的“道脉图”,图上,代表着叶知秋那把扫帚的光点,不再是被动响应。
它在动。
主动地,义无反顾地,朝着一个方向延伸。
那是一条全新的灵线,像一根墨色的丝,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悍然刺入一片代表着“无灵脉”的灰色荒原。
“不可能!”林墨身边的一位阵法长老失声惊呼,“那片绝地,数万年来从未有过半分灵气,怎会自行生出灵脉?”
可事实就在眼前。
那根光点扫帚,就像是一支不知疲倦的笔,在九州大地的脉络图上肆意挥洒。
它没有遵循任何已知的灵脉走向,而是以一种霸道无比的姿态,强行开辟着属于自己的道路。
林墨的瞳孔剧烈收缩,他强压住内心的骇然,手指颤抖着,在那道新生的灵线上飞速划过。
他的指尖越过山川,越过江河,最终,那条灵线精准地停在了地图上一个熟悉又遥远的位置——玄剑门。
但这只是开始。
几乎在同一时间,扫帚光点再次分出新的光丝,如蛛网般向另外三个方向延伸。
一道,刺向极南的瀚海,落点是南海边陲的一个小小渔村。
一道,奔向极北的苦寒之地,钉死在镇北城外的一座孤零零的小院。
最后一道,则蜿蜒着没入一处人迹罕至的幽谷。
四条新生的灵脉,以四个截然不同的地点为终点,在巨大的道脉图上,赫然勾勒出了一个横贯天地的……“帚”形!
一个巨大到令人头皮发麻的扫帚阵法!
林墨猛地看向阵法的中心,那个所有灵线汇聚、如同握柄之处。
他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阵心,正是苏晚晴隐居的那座小院。
而小院之中,那把被叶知秋亲手折断的扫帚,此刻正静静地躺在地上。
裂开的竹身,竟不知何时,缓缓生出了几根翠绿的新竹。
那竹子不像是在向上生长,反而像是活物的根须,坚韧地、一寸寸地,扎入坚硬的土地之下。
林墨嘴唇翕动,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出了一句足以颠覆整个修真界认知的话。
“他在用扫帚……种灵脉。”
与此同时,镇北小院。
苏晚晴正怔怔地看着院中的那片空地。
自从叶知秋走后,她每日都会将落叶扫成一个心形,那是她无声的思念。
可今天,她起晚了。
一夜风过,院中落叶纷飞,但那颗心形的纹路,却依旧清晰地印在地上。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她沉睡时,替她扫完了这片庭院。
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这诡异又温柔的奇迹,让她心中酸涩又甜蜜。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从怀中取出了叶知秋留下的那枚竹片。
鬼使神差地,她将竹片埋在了那心形落叶纹路的正中心。
三日后。
埋下竹片的地方,破土而出,长出了一株通体漆黑的扫帚竹。
竹身如墨,叶片边缘却泛着清冷又温柔的微光,像缀着星辰。
苏晚晴夜夜守在竹旁,对着它低语,诉说着三百年的相思,也诉说着他走后的孤寂。
直到第七日清晨,她照例为竹子拂去晨露时,手指触摸到的,不再是光滑的竹身。
上面,多了一行字。
是用一种古老的刀法,新刻上去的字。
“晚晴,我走了,但路还在走。”
幽谷之中,柳月婵正带领着几十名同样没有灵根的弟子,修行着那套名为《归尘九步》的古怪步法。
这是叶知秋留给她们的唯一东西。
没有心法,没有口诀,只有九个简单的、如同凡人扫地时的步伐。
她们已经走了七天七夜。
起初,所有人都觉得这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
可当柳月婵踏出第一步时,她脚下的岩石,竟“嗡”地一声,亮起了一道灵纹。
第二步,第二道灵纹。
第三步,第三道。
当她最终走完第九步时,九道灵纹彼此相连,在她身后,竟于万丈绝壁之上,凭空踏出了一条由光芒构成的悬空阶梯!
弟子们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呼。
柳月婵强忍着激动,沿着阶梯一步步向上走去。
阶梯的尽头,是一座被岁月尘封的石室。
石室中央,只有一本薄薄的册子。
柳月婵颤抖着手将它拿起,只见封面上写着五个大字——《混沌引气法》。
她翻开第一页,只看了一眼,眼泪便决堤而下。
这正是叶知-秋当年还是废人时,于绝望中自创的、无需灵根便可引天地混沌之气入体的功法!
他将这本功法留在了这里,留在了这条只有走完《归尘九步》才能抵达的路上。
柳月婵抚摸着冰冷的石壁,泪流满面。
“原来他早就知道,没有灵根的人,也能走出自己的路。”
玄剑门,废丹房遗址。
周青阳和他创立的“扫尘会”成员们,正满头大汗地挖掘着。
他们手中都有一根细细的竹条,那是叶知秋当年用过的扫帚上掉下来的。
竹条指引着他们来到了这里。
“挖!”周青阳吼道,“一寸一寸地挖!他留下的东西,一定就在这里!”
“咔嚓”一声。
一把铁锹似乎碰到了什么硬物。
众人精神一振,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
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陶罐。
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整整九百三十二个陶罐,密密麻麻地埋藏在这片废墟之下。
每一个陶罐里,都用油布包裹着一根写满了字的竹简。
周青阳随手拿起一根,只看了一眼,便如遭雷击。
“……《青元剑诀》第三式,灵气运行至‘天枢’时,当沉一分,否则剑气过刚易折……批注者,叶知秋。”
“……《焚天掌》的火毒,可用‘静心草’汁液中和,练至大成后,可免反噬之苦……批注者,叶知秋。”
这些,全都是叶知秋在那三百年里,以一个扫地杂役的身份,于藏经阁外、演武场边,偷学天下功法时写下的笔记和心得!
九百三十二个陶罐,是他三百年不敢懈怠的证明!
当他们挖到最深处时,发现了最后一个陶罐。
这个罐子与众不同,封泥之上,刻着一行字。
“留给下一个,不敢抬头的人。”
周青阳的心猛地一颤,他就是那个曾经不敢抬头的人。
他郑重地打开陶罐。
里面没有竹简,没有功法,没有文字。
只有一面小小的、朴实无华的铜镜。
周青阳疑惑地拿起铜镜,镜中,映出的不是他的脸。
而是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身影——一个低着头,默默扫地的身影。
那一刻,周青-阳猛然顿悟。
他看着身后那群同样出身微末、手握扫帚的扫尘会成员,眼眶瞬间红了。
他喃喃自语,声音却传遍了整个废墟。
“我们不是在找他的道……我们就是他的道。”
南海之滨。
白璃震撼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那条新生的、从大陆深处蔓延而来的灵脉,如神龙入海,竟将她世代居住的渔村,与外海那座被风暴隔绝的孤岛,彻底连成了一片。
海路,通了。
她立刻率领着所有信奉“扫帚仙人”的村民,以他们珍藏的旧扫帚为引,在灵脉经过的每一个节点上,设立了一座“静扫坛”。
人们日夜在此静坐,清扫着心中的尘埃。
第七日,夜幕降临。
海面上,突然升起了第一道光柱。
紧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
整整九百三十二道光柱,从渔村到孤岛,冲天而起,在夜空中交织成一柄巨大到无法想象的扫帚虚影。
那扫帚的帚尖,直指着漫天星河。
“娘,你看!”一个被母亲抱在怀里的孩童,指着那壮观的光影,用清脆的声音喊道。
“那不是扫帚!是路!”
众人猛地抬头,只见那由光芒铺就的巨路,仿佛真的延伸到了星河的尽头。
一条由凡尘扫出的、通往天穹的登天之径。
当夜,天下震动。
寒玉池底,陈长生缓缓睁开了眼。
他看到,池水中那柄悬浮了百年的扫帚倒影,正在彻底消散。
它没有湮灭,而是化作了亿万点璀璨的星光,顺着奔流不息的地脉,流向了九州四方。
他若有所感,仰头望向天际。
星河之中,那道曾与他对峙的执帚身影,缓缓转过身,隔着无尽时空,对他遥遥一点头。
帚尖轻点虚空,像是在告别,又像是在说:看,这就是我的答案。
忽然,陈长生袖中那把老匠人所赠,刻有“知秋”二字的扫帚竹条,无风自燃。
火焰没有丝毫温度,顷刻间便将竹条化为一捧灰烬。
灰烬落在地上,竟生出了一株与苏晚晴院中一模一样的漆黑嫩芽。
他下意识地伸手欲触,那嫩芽却化作一道流光,撕裂夜空,径直射向了北方的镇北小院。
陈长生闭上眼,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
“你从不曾留下什么……可这天地间,处处都有你扫过的痕迹。”
池面,终归于平静。
唯有那扫帚曾悬之处,一缕微风,正凭空而生,轻柔拂过,如呼吸不息。
一夜未眠的林墨,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前所未有的亢奋。
天亮了。
那扫帚形的阵法,并未因一夜的惊天动地而沉寂。
恰恰相反,它活了。
光,正在阵法中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流动。
(https://www.2kshu.com/shu/96176/4937958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