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相国在上 > 第113章 112【不惧风雨】

第113章 112【不惧风雨】


沈青鸾神态坚定,显然早就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而非单纯为了在薛淮面前表现。

    不过她也知道这件事的难度,想了想说道:“淮哥哥,刘家根基深厚,无论在官场还是民间都有扎实的人脉,而且刘傅肯定会提防淮哥哥的手段。我这些只是浅薄见识,存在诸多思虑不周之处,淮哥哥你且姑妄听之。”

    在薛淮的视角看来,这就是沈青鸾和姜璃最大的不同。

    他和姜璃打了大半年的交道,后者固然给他提供了不少帮助,但是因为出身太过尊贵的缘故,言行之间有着天然的傲气和不容置疑的强势。

    譬如她让薛淮在会试中帮太子徇私,虽说她这样做确实是出于对两人后续合作的考虑,但并未考虑薛淮本人的意见。

    薛淮甚至有种感觉,倘若姜璃身为皇子,她极有可能是太子最大的对手——不只是能力强弱的区别,关键在于姜璃这种果决的性格更有希望成事。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薛淮亦能感受到姜璃对他态度的转变,不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但那也只是和以前的她相比,她很难做到像沈青鸾这般处处为薛淮着想。

    “我这是怎么了?”

    薛淮心中纳罕,姜璃和沈青鸾原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陪伴和教导,偏偏又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身份和地位,另一个则生活在爱与包容之中,江南水乡养成她明媚灵动的性情。

    简而言之,这两人似乎没有放在一起比较的必要。

    他随即收敛心神,望向沈青鸾微笑道:“我在运河上的时候,反复思量过扬州的沉疴难解,最终得出的看法与你一致。想要撬动这里的一滩浑水,最好的办法便是将矛头指向刘家。”

    “淮哥哥,你真是这般想的?”

    沈青鸾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如同星辰落入凡间。

    这世上最美好的事大抵便是与倾心之人形成思绪的共鸣。

    她不想薛淮始终将她当做当年的跟屁虫,这种观念很容易导致她在薛淮心里始终是长不大需要照顾的小丫头,所以前几年在薛淮于科举场上崭露锋芒的时候,沈青鸾亦在用心学习经商之道。

    在沈秉文的培养下,兼之她自身的天资悟性,沈家大小姐的名头很快在江南商界传开。

    沈青鸾不在意闲杂人等的评价,她只希望能够跟上薛淮的脚步,而如今当面得到薛淮的认可,这毫无疑问是最令她开心的结果。

    薛淮隐约察觉少女的心绪变化,望着她明亮的双眸,他亦发现室内氛围的悄然转变,于是深入问道:“看来我们在对待刘家的态度上不谋而合。青鸾,你对刘家有多少了解?”

    沈青鸾迎着他的目光,感受到那份真诚的信任与重视,心中微暖,也愈发慎重。

    她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螺钿镶嵌桌面上轻轻划过一道无形的线,似乎在梳理脑海中的脉络:“淮哥哥,在我看来,刘家的命脉集中在三处。”

    “第一处是盐引勘合,暗结关窍。两淮盐课为国之大脉,盐引的发放、勘合、转运,看似按部就班由盐运司及府衙户房经手,实则每一张盐引从京城户部发下来,到最终落到扬州大小盐商手里,中间经手的每一道环节,都绕不开刘家在户房及盐运衙门里安插的钥匙。”

    她顿了顿,看到薛淮眉头微蹙,便尽量详细地解释道:“盐引发放的程序繁琐至极,真正掌握核心环节和操作规矩的人当中便有刘家的心腹骨干。他们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那些不按刘家规矩来的盐商,要么盐引被耽搁、理由层出不穷,要么就在转运途中意外频出损失惨重。放眼整个扬州,只有我们沈家和乔家暂时不受刘家的制约,其他大小盐商或多或少都要依附于其。”

    薛淮沉吟道:“刘家想要做到这一点,仅靠那些积年老吏显然不行,他们只能保证刘家在具体操作中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刘家必须拥有稳固的靠山,不单是江苏巡抚的庇护,朝中也得有人。”

    他脑海中浮现宁党二字。

    一条脉络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扬州盐商富甲天下,素来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之一,宁党自然不会忽视这偌大的利益。

    宁珩之动不了户部尚书,但他可以利用江南官绅插手盐政,从江苏巡抚、盐运司到扬州府衙的官吏皆能为他所用,而刘家则是具体办事的人选。

    沈青鸾点头道:“淮哥哥所言极是,刘家靠着上面的关系,将触角深入盐政的方方面面,若想将他们连根拔起,势必会震动整个江苏官场。”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切中肯綮,展现出不俗的逻辑思辨能力。

    望着少女侃侃而谈时专注的眉眼,薛淮不禁颇为感触。

    今日之前,沈青鸾给他的印象就是执念于过往的小女孩,现今他已明白那只是她在他面前不加掩饰的真心。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他如此,沈青鸾亦如此。

    薛淮将盏中微凉的清茶饮尽,又问道:“第二处呢?”

    沈青鸾注意到他的眼神变化,耳根不易察觉地微微发热,却更努力地稳住心神,继续说道:“第二处便是漕粮河工。扬州乃漕运重镇,运河即命脉。每年朝廷拨付的漕粮转运、河道疏浚、堤防维护等款项,数目巨大,皆经府库流转。”

    薛淮对此自然早有了解,他接过话头说道:“看来每年运河清淤、闸坝修缮这些肥差,最终几乎都会落在与刘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工头、商号手中。”

    “不止如此。”沈青鸾神情凝重地说道:“淮哥哥,如果刘傅是贪心不足、欲壑难填之辈,他很难与我爹斗得难解难分。漕运牵扯的利益太大,刘家根本吃不下,所以他们联合本地其他大族一同参与其中,形成一股共同进退的庞大势力。”

    阁内一时静谧,只有窗外流水淙淙,微风拂过芭蕉叶发出的沙沙声响,更衬得气氛凝滞。

    沈青鸾所描绘的图景,比薛淮预想中更加盘根错节,暗流汹涌。

    刘家以盐引为基础,以漕运河工的巨大利益为纽带,编织出一张从上到下、内外勾结的巨网,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地方豪强,而是寄生在官府命脉上的庞然大物。

    薛淮心中生出明悟,天子允许他外放扬州的时候,应该就已经看见这一点。

    座师沈望的提醒言犹在耳,他让薛淮莫要瞻前顾后,只要他在扬州闹出的动静够大,京城便能给予足够默契的配合。

    一念及此,薛淮愈发冷静地问道:“刘家的第三处底气在于何处?”

    沈青鸾小口喝着清茶,轻声道:“淮哥哥莫要被扬州表面的繁华太平迷惑。府衙三班衙役,名义上归属知府和同知管辖,实则大半已被本地豪族渗透控制,成了他们的眼线和打手。但这并非最麻烦的,刘家私下豢养着一支力量,专司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诸如私盐护送、威慑商旅、打压异己,甚至……”

    她欲言又止,薛淮却已明晰。

    以刘家为首的本地豪族,官面上有三班衙役做遮掩,暗地里又养着一群亡命徒,一明一暗,互为表里,当真令人防不胜防。

    “方才我提过那位仪真知县章大人,”沈青鸾眼中浮现一抹喟然与沉重,“我爹说去年决堤后,章知县痛心疾首,密信上告布政司,言及河道款项被贪渎之巨……然而没过多久,他派去送信的心腹幕僚便失足落水而亡,密信和证据不知所踪,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薛淮沉声道:“如此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刘家真当自己能瞒天过海么?”

    沈青鸾叹道:“淮哥哥,我并非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家志气,只是扬州局势复杂凶险丛生,我爹亦只能小心谨慎步步为营。这里与京城不同,有些人狗急跳墙难免会兵行险着,你千万要保护好自己。”

    “放心,我明白。”

    薛淮沉着的语调冲淡了室内弥漫的阴霾,“青鸾,若非你今日这番剖析,我恐需数月才能摸清个中门道。你所说的这些信息,沈叔父可曾知悉?”

    他这个问题并非试探,而是想知道沈秉文对此事的态度。

    沈青鸾听出他的弦外之音,抬起头望着薛淮,眼神清澈且坚定:“淮哥哥,这些都是我这几年帮爹爹处理账目、留意各路传言,再结合府城一些隐秘渠道的消息,自己整理猜测出来的。爹爹与刘傅斗了几十年,自然知道刘家不好惹,许多事或是不屑,或是为了保护沈家根基,选择了隐忍之道、权宜之计,也刻意不让我知道太多污糟之事。他总说,商贾之道和气生财,能不撕破脸最好。”

    少女对他的信任溢于言表。

    薛淮完全能够理解沈秉文的难处,扬州的问题之复杂恐怕连内阁大学士都会感到棘手,更遑论一个扎根于此的商人。

    沈家走到如今这个地步极其不易,沈秉文身为当家之人,自然不可能快意恩仇只求心安,他必须要考虑整个沈家的安危。

    “青鸾。”

    薛淮的声音柔和下来,他徐徐道:“你提供的信息帮了我大忙,兹事体大,我需要仔细筹谋,不会轻举妄动。等沈叔父回扬州之后,我会找个合适的时机与他商议。”

    “能帮到淮哥哥就好。”

    沈青鸾嫣然一笑,继而道:“淮哥哥,以后我们可以时常见面吗?”

    薛淮点头道:“当然可以。”

    沈青鸾眼波流转,忽地朝薛淮伸出白皙的手掌,勾起小拇指道:“那我们拉勾!”

    “好。”

    薛淮应允。

    两人的小指缠绕钩住,沈青鸾笑盈盈道:“不许失约哦!”

    薛淮微笑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8260/128451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